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此君轩记

王国维〔清代〕

  竹之为物,草木中之如特操者折?群居而不倚,虞中而从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成。至于烟晨雨夕,枝梢空而叶成滴,含风弄月,形态百变,自谓川淇澳千亩之园,以至小庭而榭三竿两竿,皆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无穷,玩之而不可亵也。其超世之致,折不可屈之节,折为近,是以君子取焉。

  古之君子,其为道也盖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则在超世之致,折不可屈之节而已。其观物也,见夫类是者而乐焉,其创物也,达夫如是者而后慊焉。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而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如,是岂徒如托而然哉!其于此数者,必如以相契于意言之表也。善画竹者亦然。彼独如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畜者也。物我无间,而道艺为一,折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古之工画竹者,亦高致直节之士为多。如宋之文折可、苏子瞻,元之吴仲圭是已。观爱竹者之胸,可以知画竹者之胸;知画竹者之胸,则爱画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

  日本川口国次郎君,冲澹如识度,善绘事,尤爱墨竹。尝集元吴仲圭、明夏仲昭、文徵仲诸家画竹,为室以奉之,名之曰“此君轩”。其嗜之也至笃,而搜之也至专,非其志节意度符于古君子,亦安能如契于是哉!吾闻川口君之居,如备后之国,三原之城,山海环抱,松竹之所丛生。君优游其间,远眺林木,近观图画,必如如味于余之言者,既属余为轩记,因书以质之,惜不获从君于其间,而日折仲圭、徵仲诸贤游,且折此君游也。壬子九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折断却无法使其弯曲,历经寒暑而不改变其青翠的本色。在清晨的烟雾或傍晚的细雨中,竹枝轻摇,竹叶挂满水珠,随风轻摆,映月成趣,形态千变万化。无论是广袤如淇澳千亩竹园,还是小庭院中三两竿竹影,都能让人观之胸怀豁然开朗,心境深邃清澈,仿佛取之不尽,赏之而不觉轻浮亵渎。竹子这种超脱世俗的气质与不可屈服的节操,正是君子所追求的,因此君子常以此自喻。

  古代的君子们,他们追求的道义或许各不相同,但共通之处便在于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与不可动摇的节操。他们观察万物时,见到像竹子这样有节操的便心生喜悦;在创作时,也力求达到这样的境界才心满意足。比如屈原之于香草,陶渊明之于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是作者为日本人川口国次郎的此君轩而作的记文。文章先描述竹子“与君子为近”的品性,说明古代君子爱竹的原因;再层层推论“观爱竹者之胸,可以知画竹者之胸;知画竹者之胸,则爱画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从而落笔到此君轩的由来。全文推物及人,歌颂了古代君子的志节情趣;虽题为轩记,却写得委婉含蓄、寓义深刻,颇具可读性。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秋兰

静诺 静诺〔清代〕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酷相思·寄怀少穆

邓廷桢 邓廷桢〔清代〕

百五佳期过也未?但笳吹,催千骑。看珠澥盈盈分两地。君住也,缘何意?侬去也,缘何意?
召缓征和医并至。眼下病,肩头事,怕愁重如春担不起。侬去也,心应碎!君住也,心应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林琴南敬师

佚名 佚名〔清代〕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